新舊科技臨界點:硅谷VC在關注什么?

2024-04-18 18:40:04    編輯: robot
導讀 演化經濟學家卡羅塔·佩雷斯(Carlota Parez)在《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中曾提出: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每兩次重大技術革命的間隔基本都在五十年左右。隨着舊技術革命紅利的逐漸耗盡,繼續延用其成...

演化經濟學家卡羅塔·佩雷斯(Carlota Parez)在《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中曾提出: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每兩次重大技術革命的間隔基本都在五十年左右。隨着舊技術革命紅利的逐漸耗盡,繼續延用其成果的收益就會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引入全新技術的收益則會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新的技術革命就會誕生。而2022年距離佩雷斯在書中提到的上一次技術革命——1971年英特爾推出全球第一款微處理器,已經恰好過了五十多年,世界正處在新舊科技革命發生的臨界點。

所以我們看到,在這些硅谷科技巨頭裁員的同時,紛紛將更多資源投注到了下一場技術革命的關鍵點——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2022年11月30日,OpenAI發布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新一輪AI革命一觸即發。而硅谷作爲衆多創新技術的發源地,自不會錯過本輪革命。

2024年第一季度,華映資本海外投資團隊再次深度走訪了硅谷的創投產業,並帶回來自一线的觀察和思考。

在這些觀察中,我們可以看到:

硅谷的AI熱潮十分高漲,其中在走訪的AI項目中,有近半數是中國出海項目;華人背景的創業者尤其對機器人賽道更感興趣;硅谷的投資人开始關注國家安全、供應鏈安全相關的項目了。霞光社經授權,與華映資本聯合發布這些來自一线的探訪幹貨。

硅谷是一個到處可見業界大牛的地方,這與硅谷幾十年如一日的創業氛圍高漲密不可分,團隊在此次走訪中觀察到:硅谷還是那個硅谷,創投氛圍只增不減。當地基本每天都會舉辦各類創投活動,尤其到了周末,活動更爲密集,這些活動大都是由華人發起和組織,農歷新年當天,團隊還參加了斯坦福GPT相關項目的路演活動。

斯坦福GPT項目路演活動大廠高管、普通工程師、高校學生和老師創業熱情十分高漲,迫不及待想衝進這股AI熱潮。市面上充斥着在融資的新項目,這些項目推進交割的速度也很快,不斷能聽到融資close的消息。

團隊此次在硅谷參與了30多個AI項目的訪談,華人創業項目之中只有10%是“海歸項目”;50%是“海留項目”,“海留項目”中多個是由OpenAI與DeepMind離職人員創立;剩余40%則爲“出海項目”,即國內創業者將原有公司搬至硅谷,單騰訊系便不在少數。

從創業環境來說,硅谷仍保持着較爲开放的狀態。比如,硅谷目前的投資條款較爲簡單, 基本都是標准的SAFE (YC版的標准可轉債CB模板),沒有對賭和回購條款,而且不必擔心被競業協議約束。

此外,作爲創新之都,硅谷到處都是新鮮事物:Cybertruck(特斯拉電動皮卡)滿地跑。

Cybertruck滿街跑消費復蘇之勢也較爲明顯,以下現象可以佐證一二:咖啡館和餐廳的人氣都很旺,受歡迎的餐廳經常需要排隊或提前預訂;高速路上的堵車情況也幾乎接近了20多年前互聯網泡沫時期。

硅谷餐館消費者爆滿

此次參訪過程中,團隊發現,在硅谷生成式AI已隨處可見,大有淹沒其他領域項目之勢。相比於國內,硅谷幾乎完全沒有關於“人工智能是否有應用場景、是否能商業落地、是否可獲得超額投資回報”等問題的反復爭論。硅谷的資本、產業和創業者都將絕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全心研發、探索商業模式上面, 站在反思的角度來看,這也折射出硅谷爲什么在每次真正的顛覆式技術創新階段能夠保持絕對領先。

但在訪談完諸多GPT相關創業項目後,團隊對於OpenAI打造的生態較爲擔憂:

在以GPT爲主流技術架構的路线中,短期內很難出現技術棧分層,OpenAI定義的GPT商店生態裏,平台自身通過預訓練語料的積累, 已經具備了相當大的內容和流量獲取能力, 這樣上層應用的空間就被大大擠壓。即便是使用RAG等復雜的檢索、編排技術來整合私有數據,最終核心價值仍來自GPT自身。To C端應用容易被OpenAI自身的新版本所覆蓋,To B端應用則可能出現一些交付服務公司,但長期來看,這些公司都不太具備核心競爭力,Perplexity被Lepton.AI的500行代碼基本重現便是一個印證。

另外,基於开源模型的微調很難做出較好的效果,團隊認爲,由於技術棧分層短期內難以實現,LLM仍舊嚴重依賴技術棧的垂直整合,在此背景下,我們應該繼續聚焦應用層創新,但技術棧必須下沉,關注“有基座大模型算法能力的垂直整合應用層公司”。

在生成式AI的浪潮之中,Agent、具身智能、算力、無人駕駛等都是被國內創投圈頻頻提及的詞匯,硅谷又是何種景象?

1)關於Agent

Agent的概念與創業在硅谷也非常火熱,團隊此次訪談的項目中,有相當比例來自Agent領域。自主智能體類似於軟件形態的無人駕駛技術,也是在感知、決策、執行等環節, 結合記憶和工具的使用,同時通過“Multi shot”等方式調用基座大模型來實現。

智能體技術很可能成爲後續GPT發展的實際護城河, 機會也可能大於AIGC自身(內容領域)。但OpenAI在該領域已親自下場,初創公司還是要尋找自己堅實的壁壘,團隊此次看到的數個Agent項目Demo效果都很驚豔,但目前能自主獨立完成復雜任務的場景還很少, 場景擴充成本也很高, 還不確定Agent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是否能夠快速提高, 真正達到能商業落地的水准。

2)關於具身智能

在硅谷,具身智能領域確實也是一個較爲火熱的方向,Google的RT-1、PALM-E、RT-2等一系列模型爲具身智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團隊觀察到,華人背景的創業者尤其對機器人賽道更感興趣,這與國內硬件供應鏈底子扎實息息相關。

具身智能本就屬於多模態,而多模態大模型的核心仍然是語言大模型——多模態數據由Transformer編碼,以語言模型爲接口統一處理,分別與其他模態相關的輸入輸出信息交互, 將一切信息轉化爲token的表現形式, 用類似語言文本的方式去做預訓練。Sora“世界模型”的嘗試,正是將世界的所有物理規律轉化爲了tokens, 如果能繼續有所突破, 對於具身智能也會是一個巨大推動。

此次團隊也與斯坦福Mobile Aloha項目的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其採用模仿學習的方式高效搜集機械控制數據,我們認爲這很有意義。同時,我們也意識到,硬件相關場景下, 對於感知控制等實時性要求極高的任務,多模態大模型在邊緣平台的推理速度會是重要限制因素,這意味着,行業對端側推理芯片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其中蕴藏着一個超越英偉達的巨大機會。巧合的是,團隊此行也與英偉達無人車部門進行了交流,其也在進行具身智能方向的嘗試與探索。

參訪英偉達無人車部門3)關於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目前算是遇冷的領域,GM Cruise在舊金山運行一段時間後被取締,該方向在技術上遇到了不少瓶頸,可行性不甚明朗。

但此次大模型的浪潮可能會爲無人駕駛注入新機會,無人車可看作是只有一個發動機的機器人,研發難度低於普遍的機器人,Agent技術與具身智能可共同賦能該行業。當然,因事故成本較高,需要着重解決錯誤率和極端情況的問題。

在與谷歌Waymo的交流過程中,團隊發現,Cruise退出之後,Waymo的推進進度也較爲緩慢,總體運營車的數量還停留在千台級別,他們也在摸索通過大模型能爲其帶來突破。

參觀谷歌Waymo同時,我們也參觀了此前被亞馬遜收購的Zoox,體驗下來感覺車的設計很獨特, 功能很完備, 整個無人駕駛行程很順暢,  遇到一些corner cases也都能處理。

被亞馬遜收購的Zoox此行過程中,恰逢蘋果宣布放棄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的造車計劃,我們也去到了蘋果的各部門進行參訪,包括芯片、Vision Pro (MR)、大模型、前無人車、機器人等。

華映資本海外合夥人邱諄認爲,蘋果的優勢在於它是極少數擁有算力層、中間層、模型層、應用層等全棧式能力的科技公司,在自有人工智能芯片、雲計算、算法和數據的多層降本增效優化疊加下,其模型系統優化效果將會非常顯著。當然蘋果從底座大模型和自研芯片入手,軟硬件結合,同時進入OpenAI和英偉達爲代表的業務线,所需成本較高,如再保留造車條线, 精力難以爲繼。因此蘋果可能並沒有真正放棄造車, 而是調整了優先級,其調整後的業務優先級前後次序應該變爲了:MR→大模型→大模型芯片→無人車→具身智能(機器人)。

兩三年前,硅谷對數字化的絕對信仰,與中國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件相關領域的投資熱潮形成鮮明對比。

曾經,硅谷VC集體錯過了Tesla,《The Power Law》中談到,硅谷VC偏好“High Risk + Long Term + High Capital Efficiency”產業。但此次硅谷之行中,A16Z合夥人Connie Chan提醒團隊關注一個趨勢——硅谷的投資人也开始關注國家安全、供應鏈安全相關的項目。

近年來硅谷已經有幾十只新基金成立,投資方向爲國防技術、太空技術等硬科技領域, 如A16Z的American Dynamism基金、General Catalyst的Global Resilience基金,以及Shield Capital的“前沿技術”基金。

不止硅谷,在行程期內,團隊還關注到,洛杉磯舉行了一個名爲"Gundo國防黑客松"的大型軍工項目創業競賽。

不難看出,美國正在推動制造業回流,並試圖模仿中國, 重造一個"世界工廠"。

這恰恰印證了團隊之前所提出的“Converged Decoupling”觀點:新的全球地緣政治形勢中,中美兩國在很多層面开始脫鉤,呈現出“趨同性雙循環”。

在內循環上,美國通過政策吸引制造業回流,而中國企業有強鏈補鏈。在外循環上,中美都需要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开拓新的市場和產業鏈。同時,中美各有長板和短板。比如中國制造業門類齊全,在制造業的流程、工藝、設備上很有優勢,這恰是美國的短板;而美國又是高端制造和科技創新最發達的地區,在芯片高端制造、基礎軟件上有絕對的優勢,這是中國的短板。所以在中美都有內外循環需求的情況下,形成一個趨同性的雙循環。 

由此,華映資本提出“更加本土,更加國際”的策略。

“更加本土”指的是在當前科技化投資浪潮中,財務投資機構必須具有產業思維,要有重點領域的生態化布局战略,圍繞行業龍頭深度合作,培養自身的孵化和運營能力。同時,機構應充分發揮中國在科技、供應鏈和人才上的優勢,做好產地結合。

“更加國際”,指的則是在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大趨勢中,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和全球視野,幫助企業拓展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共同走好全球化的每一步。

舊金山唐人街本篇文章更側重較大的趨勢層面,關於趨勢之下的細分賽道,我們講繼續關注研究,並會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一一爲讀者呈現。

       原文標題 : 新舊科技臨界點:硅谷VC在關注什么?



標題:新舊科技臨界點:硅谷VC在關注什么?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980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